新浪博客
【四川】前蜀開國皇帝王建之墓里的國寶——24樂伎和謚寶
2020-11-26 07:39
閱讀:
龍行七大洲
去哪兒網聰明旅行家 頭條文章作者
關注
位于成都老西門外金河岸邊的“王建墓”是前蜀開國皇帝王建歸葬之地,史稱永陵。這是我國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座墓室修建于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,也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采用現代考古方法進行發掘的皇陵。1961年,王建墓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先介紹一下王建:(資料來自360圖書館)
王建(847—918年),字光圖,許州舞陽(今河南舞陽西北)人,一說陳州項城(今河南沈丘)人。少時家貧性無賴膽大,以殺牛盜驢販鹽為業,鄉人稱之為“賊王八”。后投入鹿晏弘的忠武軍當小卒,因機靈膽大,升為隊將。黃巢起義爆發后,起義軍攻克長安(今陜西西安市),唐僖宗逃往四川,王建也以八都中的都頭跟隨唐僖宗入川。因為對唐僖宗殷勤竭力,被賜為“隨駕五都”之一。入川后,王建曾與宦官田令孜有過舊誼,又因田令孜侍奉唐僖宗并很受信任,所以王建與田令孜關系密切;又因為王建帶兵頗有實力,所以王建被田令孜收為養子。后擊敗川西的陳敬蠧,不久又擊敗川東的顧彥朗,進而占據漢中,擊退割據在那里的李茂貞。最后建立蜀國,自稱皇帝。史稱其為前蜀。王建在位期間禮遇唐末的名士大族,對川蜀實行寬松的政策,使社會安定,生產發展。晚年多內寵,國政大事落入宦官唐文扆手里。廟號前蜀高祖。
當時正是五代十國時期,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,整個中華大地陷入戰亂之中,各地軍閥割據稱王稱帝。當時的中國遍地是戰禍,處處是流離失所的苦難百姓。相比之下受災受難比較輕些的地方,有江淮一帶的南唐,還有四川地方的前蜀,這里的軍閥由于地理的原因和自身力量的原因,發動和參與的征戰少些,所以人民遭受的蹂躪相對較少。同時,這里的軍閥所實施的政策對發展經濟也頗為有利。因此,在這里就出現了另一片人間“樂土”。
五代時的四川主要指現在的川東和川西。當時在前蜀高祖王建統治下,在戰亂多災的年代里,這里戰亂少,對人民的征斂也輕,所以社會較為安定,經濟獲得發展,堪稱為又一處人間“桃園”。
公元918年王建病逝,享年71歲,謚號“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”,安葬永陵。
在國家發掘王建墓之前,此墓曾多次被盜,但發掘時還是發現了很多國寶級文物,其中最重要的是“兔頭龍身謚寶”、“棺床和24樂伎”,還有“玉大帶”等,其中的24樂伎是了解研究晚唐文化、禮樂、服飾、頭飾的重要文物,在中國音樂史研究上具有極高歷史地位。
目前的墓室是開放的,在墓室里可看到棺床及其精美的雕刻,還有王建雕像等。24樂伎就雕刻在棺床四周,由于低矮,觀賞有些困難。
棺床和二十四樂伎:
建墓棺床為須彌座式,上鋪珉玉版,有三層木臺階,木臺階上置棺槨,棺內有大量水銀和各類隨葬品,棺床四周浮雕伎樂、花鳥、云龍圖像,紋飾精美,均著彩或鎏金,棺床兩側置半身石雕'十二力士',或謂'十二神',作扶抬棺床狀 。王建墓二十四樂伎,雕刻在棺床壺門之內,東西兩面各10人,南面4人,均為女性,其中舞者2人,演奏各種樂器22人,共有20種23件樂器,樂器編制屬龜茲樂系統,石刻生動 。
舉報/Report
分享
我的博客
微博
微信
朋友圈
7
N
同時轉發到微博
發送
我的更多文章
下載客戶端閱讀體驗更佳
APP專享
【江蘇】金陵祖堂山尋“南唐二陵”
【云南】石鐘山石窟——南詔國的歷史畫卷,女性崇拜石刻獨一無二
【江蘇】覽金陵棲霞古剎三寶:唐碑、舍利塔、千佛巖
【加拿大】從渥太華到金斯頓,游覽世界遺產——“里多運河”
【加拿大】訪世界遺產——500多年前捕鯨能手巴斯克人建立的“紅灣捕鯨站”
打 開
瘋狂捕魚
海底寶藏等你探尋!
天天棋牌下载